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热点 > >> 正文

超2250万台(套)各型装备投入春耕——农机化支撑粮食稳产增产

时间:2023-04-09 16:03:31 来源:经济日报

农时不等人,眼下正值多地春耕关键时期。一台台拖拉机在田野穿梭,一架架无人机在低空盘旋……农业机械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据介绍,我国将继续提升农机作业效率、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机械化水平,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持续提升作业效率

今年春耕期间全国将有超过2250万台(套)各型农机装备投入使用,为确保夏粮丰收和全年粮食稳产增产提供装备支撑。中国农机化协会会长刘宪表示,与传统人工作业相比,农机作业效率高,能够高效抵御自然灾害,抢抓农时确保大面积农田适时生产。通过提高全程机械化作业质量,持续优化装备性能,深挖粮油作物增产潜力,大面积提升单产,同时减少用种量,降低收获环节损失。


【资料图】

江西省崇仁县石庄乡种粮大户鲁建平今年种了400亩油菜、700多亩再生稻,还计划种植1000多亩中稻。鲁建平介绍,他家有大型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无人机等,油菜、水稻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以前种20亩地很辛苦,现在种3000亩地非常轻松。”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在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不同品种、不同环节的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重要农产品机械化生产、重要农时农机作业服务等方面有的还跟不上,机器换人的空间还很大。比如,我国丘陵山区机械化水平很低,农机农艺融合不够全面,双季稻区水稻栽植、粮食烘干、甘蔗收获、果茶采摘等机械化水平不高,传统的间套作增产模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机械化发展还有困难,畜牧水产养殖、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也不高,等等。

刘宪表示,要树立大食物观,紧盯各类食物生产装备的短板薄弱环节,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和高质量发展,推进机械化由耕种收向产前产后延伸,由种植业向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业、设施农业拓展,由平原地区向丘陵山区进军,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机械化水平,提高落实大食物观的机械化支撑能力,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应提供装备支撑。

推进装备补短板

作为农机生产制造和使用大国,我国农机制造能力显著提升,农机装备产品体系日益丰富,能生产4000多种农机产品,但农机装备大而不强、多而不优,部分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材料受制于人,部分高端机具主要依赖进口,一些地区装备供需矛盾还比较突出。

“今年春耕期间我们公司大约有5万台插秧机投入农业生产,服务团队有100多人为春耕保驾护航。”苏州久富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正华说,目前国产插秧机的制造水平和产品性能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进口品牌产品,农机农艺融合度更高,但部分国产关键零部件质量不高。国家应围绕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基础软件和产业技术基础等方面加快补齐农机产业短板,提高国产农机零部件质量,为农机主机厂家提供可靠的零部件供应体系。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瞄准农业生产需求精准补上农机装备短板。推动突破丘陵山区、设施种养、大型高端智能装备等整机和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攻关,国产240马力无级变速拖拉机、采棉机、油菜移栽机等一批短板机具成功量产。坚持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两端发力,推动研产推用全链协同,加力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加快农机装备自立自强。

我国农机装备经历了机械化、自动化阶段,现在正朝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化方向发展。近年来我国农机装备信息化智能化显著提升,有力提升了农机作业服务质量和作业效率。但总体上看,农业传感器、智能网联终端等一些关键部件和基础软件技术对外依存度高,数据碎片化、“系统孤岛”现象还比较普遍,智能农机装备鉴定检测能力存在短板弱项。刘宪表示,要加快推进农机信息化智能化,推动智能农机装备技术创新,加快智能化装备技术示范运用,推进农机化管理工作数字化,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积极发展社会化服务

我国小农户数量多,土地经营细碎化,经济基础差,导致机械化作业水平相对较低,劳动力投入较大,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通过社会化服务为广大小农户解决“耕种难”的问题,是推进农机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内蒙古达拉特旗白泥井镇七份子村在农机社会化服务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该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张建勋告诉记者,村里有3.7万亩耕地,主要生产玉米、小麦等农作物,以一家一户小农生产为主,机械化水平低。近年来当地不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小农户提供农机服务,全村粮食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机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内容,为“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近年来,我国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迅速,目前全国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19万个,农机作业服务面积8.8亿亩,作业服务收入3676亿元,乡村农机从业人员接近5000万人,农机服务市场规模达到5000亿元左右。但是,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布局不均衡,服务半径和能力参差不齐,尤其是抢烘抢排抢灌等应急救灾能力薄弱,农机合作社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农机服务经纪人等人才缺乏,在一些地区仍然突出。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及能力建设,有力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刘宪认为,要大力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通过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提高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加快建设一批区域性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服务公司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立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提升机械化抗灾减灾能力。农机手的素质直接关系农机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要持续开展专业农机手培训行动,提高农机手能力水平。

此外,耕地碎片化严重制约农机作业质量。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总结地方“小田并大田”等经验,探索在农民自愿前提下,结合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逐步解决细碎化问题。刘宪认为,在土地确权的基础上,要优化配置耕地资源,打破田埂界限,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把碎片化的粮田打造成田块整齐、规模连片、耕作条件良好、适宜开展机械化作业的良田,提升农机化作业水平,释放粮食增产潜力。

经济日报记者 刘 慧

责任编辑:黄璐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时代游戏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